(一)手写型文献。以手工抄写形式制作的文献,主要是指雕版印刷发明之前的古代文献和今天没有正式付印的手写文稿。如古代的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竹木简、拓片等,以及今天的手稿、日记、书信、账簿、公文、会议记录等。另外,手写文献一般保留某一作者对其内容的增侧、订正之处,有助于别人了解著作的形成过程。重要著作和历史人物的手稿往往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古代的手写文献在历代公私收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在当今的情报交流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印刷型文献。这是以纸张为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方式形成的文献。它是传统文献的基本形式,也是现代文献的重要形式。印刷方法有雕版印、铅印、石印、油印、胶印等。目前与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复制技术等相结合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印刷型文献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地图、图片等。其优点是可直接阅读,使用方便,不受设备和时间、地点的限制,且便于携带,流传广泛。其缺点是存贮密度低,占据空间大,容易破损,不易管理,难以实现加工利用的自动化。目前,印刷型文献仍是整个文献的主体。
(三)缩微型文献。是用缩微照相的方法将文字、图像等缩小存贮在感光材料上,借助于专用的阅读设备而利用的文献。又称“缩微品”、“缩微材料”。它包括缩微胶片、缩微平片、缩微照片等。缩微文献的主要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存贮密度高;提取、传递方便,生产迅速,成本低廉;还便于实现保管、检索和传递的自动化。缩微文献放大、复制、翻印、拷贝较容易,能还原成印刷型文献供人们阅读。其主要缺点是:必须借助专门的阅读设备—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阅读设备投资大,对保管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目前,许多国家建立了缩微出版公司,专门制作缩微胶卷和缩微胶片文献资料,供用户订购。文献缩徽化是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四)机读型文献。即用计算机可以阅读和处理的文献。它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原来的语言变成数字语言和机器语言,输人计算机,存贮在特殊载体(如磁带、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把机器语言转换成人工语言,并根据需要把文献信息显示在终端屏幕上或打印在纸上。机读文献具有编辑出版迅速,节省存贮空间,能大容量、高密度地存贮信息,高效率、多功能地加工转换信息,高速度、远距离地传输信息的特点,极大地便利了人类对知识信息的获取与传播。缺点是必须借助计算机才能使用,费用较高。
(五)声像型文献。又称视听文献或直感文献。它是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借助特殊的机械装置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信息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文献形式。它包括唱片、录音带、幻灯片、电影片、录像带、激光唱盘、多媒体学习工具等。其优点是用有声语言和图像传递信息,内容直感亲切,表现力强,易被接受和理解,信息传播效果好。不足之处是利用音像文献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装置。由于它存储密度高,使用寿命长且成本较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本文《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文献的类型与特点》由国际核心索引检索平台 http://www.ei-istp.com整理提供!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